急性纵隔炎可能由食管穿孔、邻近组织感染扩散、外伤、医源性操作感染、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急性纵隔炎是纵隔内结缔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情进展迅速,需及时就医治疗。
1、食管穿孔食管穿孔是急性纵隔炎最常见的原因,多因食管异物、剧烈呕吐或内镜检查损伤导致。食管内容物泄漏至纵隔可引发严重感染,患者常出现胸骨后剧痛、发热和呼吸困难。治疗需禁食并静脉使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严重时需手术清创引流。
2、邻近感染扩散颈部深部感染、肺部感染或脊柱结核等邻近部位炎症可能蔓延至纵隔。化脓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病原体,表现为颈部肿胀伴高热。需联合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和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控制感染,并行CT引导下穿刺引流。
3、外伤性损伤胸部穿透伤或钝性伤可破坏纵隔结构,带入细菌引发感染。车祸伤或刀刺伤后出现皮下气肿、纵隔气肿需警惕。急诊处理包括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同时进行纵隔探查术修复损伤器官。
4、医源性感染心脏手术、气管切开或纵隔镜检查可能污染纵隔。术后持续发热伴白细胞升高提示感染,需采集分泌物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注射用美罗培南或万古霉素注射液,必要时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清创。
5、免疫力低下糖尿病、HIV感染或长期免疫抑制剂使用者易发生真菌性或结核性纵隔炎。临床表现不典型但进展快,需活检明确病原体。两性霉素B脂质体和利福平胶囊可用于治疗,同时需调整基础疾病用药方案。
急性纵隔炎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咳嗽加重病情。治疗期间需监测生命体征,营养支持选择高蛋白流质饮食。恢复期逐步增加呼吸功能锻炼,定期复查胸部CT评估炎症吸收情况。任何胸骨后疼痛持续加重均需立即返院检查,防止发生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