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纵隔炎可能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放射治疗、药物反应、纵隔淋巴结结核等原因引起。慢性纵隔炎是指纵隔内组织长期慢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1、感染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导致慢性纵隔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纵隔淋巴结结核是常见病因,患者可能出现低热、盗汗、体重减轻等结核中毒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
2、自身免疫性疾病结节病、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累及纵隔,导致慢性炎症。患者常伴有关节肿痛、皮肤结节等表现。治疗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或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片控制病情。
3、放射治疗胸部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可能因放射性损伤导致纵隔组织纤维化和慢性炎症。这类患者通常有明确的放射治疗史,可能出现吞咽困难等压迫症状。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必要时需手术解除压迫。
4、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如胺碘酮、甲基麦角新碱等可能引起纵隔纤维化。患者用药后逐渐出现纵隔结构增厚和压迫症状。治疗需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片减轻炎症反应。
5、纵隔淋巴结结核纵隔淋巴结结核是慢性纵隔炎的重要病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纵隔淋巴结干酪样坏死和纤维化。患者除结核中毒症状外,可能出现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治疗需规范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乙胺丁醇片等。
慢性纵隔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出现胸痛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定期复查胸部CT评估病情变化。吸烟者应戒烟,避免接触二手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