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愈合过程中起血泡可能由摩擦刺激、局部感染、凝血功能异常、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摩擦刺激:伤口包扎过紧或频繁活动导致皮肤层间分离,组织液渗出形成血泡。需更换宽松敷料,减少患处摩擦,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预防感染。
2、局部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入可能引发炎性渗出,表现为血泡伴红肿热痛。可能与清创不彻底、换药不及时有关,通常需口服头孢氨苄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外涂夫西地酸乳膏。
3、凝血异常:血小板减少或维生素K缺乏可能导致毛细血管渗血形成血泡。常见于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人群,需检测凝血四项,必要时补充维生素K1注射液、氨甲环酸片等药物。
4、过敏反应:敷料材质或外用药物过敏可导致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形成张力性血泡。需立即停用致敏物质,口服氯雷他定片,外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症状。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抓挠血泡,若出现化脓、发热或血泡持续增大应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