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尿路感染可能导致贫血,常见于慢性炎症性贫血或失血性贫血,主要与反复感染、慢性失血、铁吸收障碍及炎症因子抑制造血功能等因素有关。
1. 反复感染长期尿路感染引发慢性炎症,炎症因子干扰铁代谢和红细胞生成,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补充琥珀酸亚铁改善贫血。
2. 慢性失血严重感染可能导致泌尿系统黏膜出血,长期隐性失血消耗铁储备,需通过尿常规和血红蛋白检测评估,必要时使用氨甲环酸止血,并配合多糖铁复合物补铁。
3. 铁吸收障碍炎症状态下胃肠功能受损影响铁吸收,表现为血清铁蛋白降低但铁剂治疗无效,需先控制感染再补充右旋糖酐铁,同时治疗伴随的食欲减退、乏力症状。
4. 造血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介质直接抑制骨髓造血功能,需进行骨髓穿刺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除抗感染治疗外可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贫血。
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感染期间多摄入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避免憋尿和会阴部清洁不足等诱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