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在产后女性和中老年女性中较为常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主要与分娩损伤、盆底肌松弛、长期腹压增高及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有关。
1、分娩损伤多次阴道分娩可能导致盆底支持结构损伤,产后未及时修复可能增加子宫脱垂概率,建议产后进行凯格尔运动锻炼盆底肌。
2、盆底肌松弛年龄增长或缺乏锻炼会导致盆底肌张力减退,表现为下腹坠胀感,可通过电刺激治疗或生物反馈训练改善。
3、慢性腹压增高长期便秘、慢性咳嗽或负重劳动会持续增加腹腔压力,加重脱垂程度,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并避免提重物。
4、雌激素缺乏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使盆底组织萎缩,可能伴随尿失禁症状,局部雌激素软膏或口服补充可缓解部分症状。
轻度脱垂可通过盆底康复训练改善,中重度需考虑子宫托或手术治疗,日常应避免久蹲久站并控制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