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腹痛可能是胃癌的症状,但更多与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有关。胃癌引起的腹痛通常伴随体重下降、呕血、黑便等表现,需结合胃镜等检查确诊。
1、胃肠功能紊乱长期腹痛可能与胃肠蠕动异常或内脏高敏感性有关,常见于压力大、饮食不规律人群。表现为间歇性隐痛或胀痛,排便后可能缓解。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规律作息,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酪酸梭菌活菌散等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态。
2、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表现为上腹隐痛、餐后饱胀。胃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水肿。需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美沙拉秦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胃黏膜保护剂,配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
3、消化性溃疡胃酸侵蚀黏膜深层可形成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具有节律性,胃溃疡多为餐后痛,十二指肠溃疡则以夜间痛为主。可能并发出血或穿孔。确诊需胃镜检查,治疗常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需加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4、胆道疾病胆囊炎或胆管结石可引起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常伴发热、黄疸。超声检查可发现胆囊壁增厚或结石。急性发作时需禁食,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抗感染,疼痛剧烈可配合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严重者需手术切除胆囊。
5、胃癌胃癌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上腹不适,进展期可出现持续隐痛、食欲减退、贫血等。胃镜活检是确诊金标准,CT可评估转移情况。治疗方案取决于分期,早期可行内镜下切除,中晚期需联合手术、化疗如替吉奥胶囊、奥沙利铂注射液等综合治疗。
长期腹痛患者应记录疼痛特点、诱因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每日饮食以易消化食物为主,少食多餐,戒烟限酒。40岁以上人群或存在报警症状如消瘦、呕血时,必须及时进行胃镜检查。胃癌筛查高危人群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癌家族史者、长期高盐饮食者,建议定期胃镜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