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可能由遗传因素、化学刺激、物理摩擦、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等方式治疗。
1、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特应性体质,皮肤屏障功能较弱易受刺激。建议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护肤品,避免抓挠,可遵医嘱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地奈德乳膏等免疫调节药物。
2、化学刺激:洗涤剂、化妆品中的防腐剂等成分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接触部位,日常选择无添加产品,皮损处可涂抹氧化锌软膏、炉甘石洗剂、莫匹罗星软膏等保护性制剂。
3、物理摩擦:衣物材质粗糙或反复机械摩擦导致皮肤损伤。建议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减少局部压迫,出现糜烂时可短期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卤米松乳膏等抗感染药物。
4、过敏反应:金属镍、染发剂等过敏原诱发IV型超敏反应。需通过斑贴试验明确致敏物,急性期可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等抗组胺药物,配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用。
日常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穿着宽松衣物,洗澡水温不超过40摄氏度,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全身反应需及时就诊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