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内侧碎掉一小块可能由龋齿、牙釉质发育不全、牙齿隐裂、长期磨牙或外力撞击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牙、牙冠修复、脱敏治疗、咬合调整或生活习惯改善等方式处理。
1、龋齿:
牙齿内侧出现龋坏时,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酸腐蚀牙体,导致局部崩解脱落。早期表现为黑褐色窝洞,进食冷热酸甜敏感。需清除腐质后采用复合树脂或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深龋接近牙髓时需垫底保护。
2、牙釉质发育不全:
胚胎期或儿童期釉质基质形成受阻,导致釉质层薄弱易碎裂。特征为牙面出现白垩色斑块或带状凹陷,常见于恒前牙切缘。轻度缺损可抛光处理,大面积缺损需进行全瓷贴面修复。
3、牙齿隐裂:
咬合压力集中于某点导致牙体内部出现微裂纹,咀嚼硬物时裂纹扩展造成碎片剥落。典型症状为咬合瞬间锐痛,裂纹常延伸至龈下。浅表裂纹可用流动树脂封闭,深达牙髓者需根管治疗后行全冠修复。
4、长期磨牙:
夜磨牙或紧咬牙习惯导致牙齿承受异常咬合力,内侧牙尖逐渐磨损崩缺。伴随颞下颌关节弹响、晨起咀嚼肌酸痛等症状。需佩戴软颌垫分散压力,配合肌肉放松训练。
5、外力撞击:
意外磕碰或咬到硬物造成牙体局部折裂,常见于前牙切角或后牙牙尖。小范围缺损可通过树脂美学修复,涉及牙髓暴露需进行活髓切断术。
日常需避免用患牙咬硬物,选择含氟牙膏配合软毛牙刷竖刷法清洁。增加奶制品、豆制品等富含钙磷食物摄入,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潜在问题。出现自发痛或松动需立即就诊,牙齿碎片应保存于生理盐水中携带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