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口腔炎可通过抗真菌药物、口腔清洁护理、饮食调整、增强免疫力、中医辅助等方式治疗。霉菌性口腔炎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口腔卫生不良、糖尿病等因素引起。
1、抗真菌药物:
针对白色念珠菌感染,临床常用制霉菌素含漱液、克霉唑口腔贴片、氟康唑口服片等抗真菌药物。制霉菌素可直接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克霉唑通过干扰真菌麦角固醇合成发挥作用,氟康唑则属于广谱三唑类抗真菌药。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2、口腔清洁护理:
每日使用4%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可改变口腔酸碱环境,抑制真菌生长。配合软毛牙刷清洁舌苔及黏膜,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漱口水刺激病灶。义齿佩戴者需每日浸泡消毒,保持口腔修复体清洁。
3、饮食调整:
减少精制糖及发酵食品摄入,避免促进真菌繁殖。适量增加无糖酸奶、大蒜、椰子油等含天然抗真菌成分的食物。进食温度控制在40℃以下,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减轻黏膜刺激。
4、增强免疫力:
保证每日7-8小时优质睡眠,补充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适度进行快走、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维持CD4+淋巴细胞正常水平。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在6-8mmol/L范围。
5、中医辅助:
可采用金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中药煎汤含漱,或按医嘱服用参苓白术散等健脾化湿方剂。配合耳穴压豆选取口、脾、胃等穴位,每日按压3-5次刺激经络调节。
治疗期间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促进代谢,避免吸烟饮酒等黏膜刺激行为。建议选择棉质透气口罩减少外界病原侵入,定期更换牙刷等口腔护理用具。恢复期可循序渐进增加南瓜粥、蒸蛋羹等黏膜修复食物,持续监测口腔黏膜愈合情况,出现反复发作需排查HIV感染等免疫缺陷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