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P正常值一般为0-100pg/ml,临床意义主要有助于心力衰竭诊断、病情评估、治疗效果监测、预后判断、鉴别诊断等。
1、心力衰竭诊断BNP是心室肌细胞分泌的利钠肽激素,当心室容量负荷或压力负荷增加时分泌增多。BNP超过400pg/ml对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100-400pg/ml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该指标不受体位影响,采血无须空腹,适合急诊快速检测。
2、病情评估BNP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纽约心功能分级II级患者通常为100-300pg/ml,IV级可达600pg/ml以上。动态监测可反映心室重构进展,数值持续升高提示心肌损伤加重。
3、治疗效果监测有效治疗后BNP可下降30%以上,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疗效可通过BNP变化评估。但需注意肾功能不全者BNP清除减慢,可能出现数值与症状不匹配的情况。
4、预后判断出院时BNP>250pg/ml患者再住院风险增加3倍,>500pg/ml者1年死亡率超过30%。该指标可作为制定随访计划的依据,高水平者需加强院外管理。
5、鉴别诊断BNP有助于区分心源性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BNP通常<100pg/ml。但需排除肾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房颤等可引起BNP轻度升高的疾病。
检测BNP时需避免剧烈运动后采血,标本应避免反复冻融。建议心力衰竭患者每3-6个月复查BNP,配合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综合评估。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遵医嘱服用利尿剂等药物,出现气短加重或BNP快速上升时应及时就医。肾功能不全患者解读结果需谨慎,需结合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