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主要有晨僵超过1小时、关节肿胀疼痛呈对称性分布、类风湿因子阳性、X线显示关节侵蚀性改变、可伴有关节外器官损害。
1、晨僵现象晨僵指晨起关节僵硬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典型早期症状。由于夜间关节活动减少,炎症介质在关节腔内积聚,导致晨起时关节活动明显受限。随着病情进展,晨僵时间可能延长至数小时,严重者甚至全天存在关节僵硬感。温水浸泡或适度活动可暂时缓解症状,但根本改善需依赖抗风湿药物治疗。
2、对称性关节炎病变通常累及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小关节,呈对称性分布。关节滑膜增生形成血管翳,侵蚀软骨和骨组织,导致关节肿胀、压痛及活动受限。若不及时干预,后期可能出现天鹅颈样畸形、纽扣花样畸形等特征性关节变形。关节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滑膜增生和血流信号增强。
3、血清学标志物约70%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类风湿因子,该抗体主要针对IgG的Fc段。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具有更高特异性,阳性率约60-70%,常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现。这些自身抗体参与免疫复合物形成,激活补体系统,加剧关节炎症反应。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度有一定相关性,但并非绝对平行。
4、影像学改变早期X线可能仅显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和骨质疏松,随着病程进展会出现关节间隙狭窄、边缘性骨侵蚀。MRI能更敏感地发现骨髓水肿和早期骨侵蚀,超声可动态观察滑膜血流情况。晚期特征性改变包括关节半脱位、纤维性强直或骨性强直,这些结构损伤通常不可逆。
5、关节外表现约40%患者会出现关节外器官受累,常见皮下类风湿结节、肺间质纤维化、心包炎、巩膜炎等。血管炎可导致皮肤溃疡、周围神经病变或内脏缺血。继发干燥综合征时表现为口干眼燥。这些全身性表现与高滴度自身抗体、长期疾病活动度控制不佳密切相关。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需保持适度关节活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控制高嘌呤食物。寒冷天气注意关节保暖,可使用辅助器具减轻关节负担。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遵医嘱规范使用抗风湿药物,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方案。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关节外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