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不着时可以进行适度锻炼,但需注意运动时间和强度。改善睡眠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睡前瑜伽、散步、拉伸运动、冥想呼吸练习、低强度有氧运动。
睡前瑜伽通过舒缓的体式配合深呼吸,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猫牛式、婴儿式等前屈体式可放松背部肌肉,仰卧扭转能缓解脊柱压力。建议选择以放松为主的阴瑜伽流派,避免倒立等刺激性体式,练习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
晚间散步以每分钟90-100步的慢速为宜,持续15-30分钟。户外散步可接触自然光线调节褪黑素分泌,但需避免寒冷刺激。室内踱步时保持环境安静,步态平稳有节律,这种重复性低强度运动能诱导大脑进入休息状态。
针对颈肩、腰背、腿部的静态拉伸能缓解肌肉紧张。坐姿体前屈、靠墙小腿拉伸等动作每个保持30秒,重复2-3组。拉伸时配合腹式呼吸,呼气时加深拉伸幅度,注意避免弹振式拉伸导致肌肉反射性收缩。
4-7-8呼吸法通过延长呼气时间激活副交感神经。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的循环练习,能降低心率血压。可结合身体扫描冥想,从脚趾到头顶逐步放松肌肉群,每次练习10-15分钟。
游泳、骑固定自行车等运动需控制心率在220-年龄×40%-50%区间。水温保持30-32℃的恒温泳池更理想,骑行阻力调节至轻微出汗程度。此类运动结束时间应早于睡前2小时,避免核心体温升高影响入睡。
睡前运动需遵循"低强度、短时长、早结束"原则,最佳时段为晚餐后1-2小时。避免夜间进行球类、HIIT等高强度训练,这些运动会提升肾上腺素水平。运动后1小时可饮用温牛奶或小米粥,含色氨酸的食物促进褪黑素合成。保持卧室温度18-22℃,配合薰衣草精油香薰能增强运动助眠效果。持续睡眠障碍超过两周建议进行多导睡眠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