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患者吃不下东西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少食多餐、口服药物、静脉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等方式改善。胃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胆汁反流、自身免疫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山药粥等,避免辛辣刺激及高纤维食物。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食物温度保持在40℃左右。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蛋黄、嫩豆腐等,有助于胃肠黏膜修复。
2、少食多餐将每日进食分为5-6次,每次摄入量控制在100-150毫升。餐间可饮用温热的蜂蜜水或姜茶,餐后保持坐位30分钟。记录饮食日记,优先选择患者既往耐受良好的食物种类。
3、口服药物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胃黏膜,多潘立酮片促进胃排空,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抑制胃酸分泌。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时需采用四联疗法。服药期间须禁酒,避免与牛奶同服影响药效。
4、静脉营养支持对于持续3天以上无法进食者,需住院进行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等静脉营养支持。同时监测电解质水平,及时补充氯化钾注射液等。营养支持期间仍需尝试少量经口进食。
5、心理疏导慢性胃炎患者常伴随焦虑情绪,可通过正念呼吸训练缓解进食恐惧。家属应避免强迫进食,营造轻松就餐环境。严重者可进行认知行为治疗,改善与进食相关的负面情绪。
胃炎恢复期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每日进行30分钟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胃肠蠕动。可尝试陈皮山楂饮等药膳开胃,进食时专注咀嚼20次以上。定期复查胃镜,长期胃部不适者需排查是否存在胃息肉等器质性病变。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变化,出现黑便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