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颗牙和肉分开可能是由牙龈退缩、牙周炎、智齿冠周炎、牙齿移位或外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口腔清洁、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改善。
1、牙龈退缩牙龈退缩通常与长期刷牙力度过大或牙周疾病有关,表现为牙龈边缘向牙根方向移动,导致牙根暴露。患者可能伴有牙齿敏感或食物嵌塞。日常需使用软毛牙刷,避免横向刷牙,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缓解炎症,或通过牙龈移植术修复退缩组织。
2、牙周炎牙周炎是细菌感染导致的牙周组织破坏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牙龈红肿、牙槽骨吸收,严重时牙齿与牙龈分离。可能与口腔卫生不良或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相关。需进行龈下刮治等专业治疗,配合使用甲硝唑芬布芬胶囊和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控制感染。
3、智齿冠周炎阻生智齿周围软组织发炎时,可能形成盲袋并积存食物残渣,引发牙龈与牙齿分离。患者常伴随张口受限和颌面部肿胀。急性期需用生理盐水冲洗盲袋,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消炎,炎症消退后建议拔除阻生智齿。
4、牙齿移位长期咬合异常或牙列拥挤可能导致牙齿位置改变,造成牙龈与牙根部分离。正畸治疗可通过矫治器调整牙齿排列,恢复牙龈与牙齿的正常附着关系。治疗期间需加强口腔卫生,使用冲牙器清理矫治器周围菌斑。
5、外伤外力撞击可能导致牙齿松动或牙周膜撕裂,表现为牙齿与牙龈分离。需及时固定患牙,避免咀嚼硬物,配合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镇痛。若牙根折断或严重移位,可能需拔牙后行种植修复。
日常应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每半年进行一次洁牙和口腔检查。避免吸烟及过量摄入高糖食物,发现牙龈出血或牙齿松动时尽早就医。对于智齿问题,建议在18-25岁期间评估拔除必要性,防止反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