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里面疼可能由膀胱炎、尿路结石、膀胱过度活动症、间质性膀胱炎、膀胱肿瘤等原因引起。膀胱疼痛通常表现为下腹部钝痛、排尿时灼烧感、尿频尿急等症状,需结合具体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1、膀胱炎细菌感染是膀胱炎最常见的原因,大肠杆菌等病原体通过尿道逆行感染膀胱黏膜。典型症状包括排尿疼痛、尿液浑浊、下腹坠胀感。治疗需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等抗生素,同时增加饮水量促进细菌排出。急性期应避免辛辣食物刺激泌尿系统。
2、尿路结石膀胱结石或输尿管下端结石移动时可刺激膀胱壁,引发阵发性锐痛并向会阴部放射。结石可能由代谢异常、尿路梗阻等因素形成,伴随症状包括血尿、排尿中断。可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膀胱镜取石治疗,服用坦索罗辛有助于促进小结石排出。
3、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逼尿肌异常收缩会导致尿急尿频伴耻骨上区疼痛,可能与神经调节异常、盆底肌功能障碍有关。常用索利那新、米拉贝隆等药物抑制膀胱过度活动,配合生物反馈训练改善盆底肌控制力。限制咖啡因摄入可减轻症状发作。
4、间质性膀胱炎这是一种慢性膀胱炎症,特征为膀胱充盈时疼痛加剧,排尿后缓解。病因涉及膀胱黏膜屏障缺陷、神经源性炎症等,诊断需排除其他疾病。治疗采用膀胱灌注二甲亚砜、口服阿米替林等方案,严重者需膀胱水扩张术。
5、膀胱肿瘤膀胱乳头状瘤或浸润性癌可能引起持续性隐痛伴肉眼血尿,长期吸烟、化学物质接触是主要危险因素。确诊需膀胱镜活检,早期肿瘤可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肌层浸润癌需膀胱部分或全切除。定期复查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
出现膀胱疼痛建议记录排尿日记,观察疼痛与排尿、饮食的关联性。每日饮水保持在2000毫升左右,避免长时间憋尿。急性疼痛时可尝试热敷下腹部,但血尿或发热需立即就医。长期反复发作需完善尿流动力学、膀胱镜等检查明确病因,切忌自行长期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保持会阴清洁、性生活后排尿等习惯有助于预防泌尿系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