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癌症转移后仍需积极治疗,以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并延长生存期。治疗方法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具体方案需根据癌症类型、转移部位及患者身体状况制定。
1、化疗是癌症转移后的常见治疗手段,通过药物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常用药物有紫杉醇、顺铂、卡铂等,可单独使用或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化疗虽可能带来副作用,如恶心、脱发等,但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2、靶向治疗针对癌细胞的特定基因或蛋白质进行精准打击,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例如,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曲妥珠单抗,针对EGFR突变肺癌的吉非替尼等。靶向治疗通常副作用较小,疗效显著,但需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合适药物。
3、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如PD-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免疫治疗在部分癌症中表现出长期疗效,甚至可能实现“治愈”,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用,需进行相关检测评估。
4、放疗在癌症转移后也常被用于局部控制,特别是骨转移、脑转移等情况。放疗可缓解疼痛、减少肿瘤压迫,提高生活质量。具体方案需根据转移部位和病情制定,如立体定向放疗、全脑放疗等。
5、支持治疗在癌症转移后同样重要,包括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等。疼痛管理可使用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营养支持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素实现;心理疏导则帮助患者及家属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癌症转移后的治疗需综合考虑病情、患者意愿及经济状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尽管转移性癌症难以完全治愈,但通过科学治疗和积极管理,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患者应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寻求专业医疗团队的全程指导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