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视力可通过调整用眼习惯、补充营养、定期检查、控制屏幕时间、佩戴防护用具等方式实现。视力下降可能与遗传、环境、用眼过度、眼部疾病等因素有关。
1、调整用眼习惯保持30厘米以上的阅读距离,每用眼20分钟远眺6米外20秒。避免在光线过暗或晃动的环境中用眼,乘车时不要看书或手机。写字时保持坐姿端正,书本与视线呈30度角,减少眼球调节负担。
2、补充营养适量食用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含叶黄素的西蓝花、玉米,含花青素的蓝莓、紫甘蓝。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高糖饮食。可遵医嘱服用维生素A软胶囊、叶黄素酯片等营养补充剂。
3、定期检查青少年每半年进行一次散瞳验光,成人每年检查眼压和眼底。高度近视者需增加检查频次,监测视网膜状况。出现视物变形、闪光感等症状时,应立即到眼科进行眼底照相或OCT检查。
4、控制屏幕时间电子屏幕使用每天不超过4小时,连续使用不超过1小时。开启护眼模式或佩戴防蓝光眼镜,屏幕亮度与环境光线协调。夜间使用设备时开启夜间模式,避免黑暗环境中高亮度刺激。
5、佩戴防护用具阳光强烈时佩戴UV400标准的太阳镜,游泳时使用防水护目镜。从事电焊、实验室操作等特殊工作时,需佩戴专业防护镜。近视者应定期验光更换镜片,避免因度数不符加重视疲劳。
日常可进行眼球转动训练,顺时针逆时针各转动10次。热敷眼部可促进血液循环,温度控制在40度左右。保持每天7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导致视神经疲劳。建议建立视力健康档案,记录每次检查结果以便纵向对比。若出现突然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排查视网膜脱离等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