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及下腹不适,可通过生活调整、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膀胱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免疫力下降、尿路梗阻等因素引起,需根据病因针对性处理。
1、尿频尿急膀胱炎患者排尿次数明显增多,每次尿量减少,伴有急迫感。这与膀胱黏膜受刺激后敏感性增高有关。建议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避免摄入咖啡因饮料。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需就医排查是否合并肾盂肾炎。
2、排尿灼痛排尿时尿道或膀胱区出现烧灼样疼痛,常见于细菌性膀胱炎。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菌药物。同时保持会阴清洁,排尿后从前向后擦拭,减少肠道细菌污染风险。
3、下腹坠胀膀胱充盈时出现耻骨上区压迫感或隐痛,排尿后可能缓解。急性期建议热敷下腹部,水温不超过40℃。避免久坐压迫膀胱,每2小时起身活动。若疼痛放射至腰背部,需警惕上行感染可能。
4、血尿部分患者可见尿液呈洗肉水样或镜下血尿,多因炎症导致膀胱毛细血管破裂。可配合医生进行尿常规、尿培养检查,排除结石或肿瘤。出血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氨甲环酸片,但需在医生监督下使用。
5、尿液浑浊炎症分泌物增多时尿液可出现絮状沉淀或异味。建议留取晨起中段尿送检,明确病原体类型。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反复发作患者可考虑使用蔓越莓提取物制剂调节尿路环境。
膀胱炎患者每日饮水量应分次摄入,保持均匀排尿间隔。选择纯棉透气内裤,避免使用香皂清洗会阴。急性期暂停游泳、骑行等运动,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锻炼。饮食宜清淡,限制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若72小时内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寒战、腰痛,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