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电复律电极板的标准位置为前侧位胸骨右缘锁骨下与心尖部或前后位胸骨右缘锁骨下与左肩胛下区。电极板放置位置直接影响电流通过心脏的路径,需根据患者体型、心律失常类型及设备要求调整。
前侧位是临床最常用的电极板放置方式,将一块电极板置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另一块置于左乳头外侧心尖部。该位置便于快速操作,电流可有效穿过心脏主要传导系统,适用于多数室颤、室速等紧急情况。电极板与皮肤需充分接触,避免因胸毛、衣物或导电膏不足导致电阻增大。对于装有起搏器的患者,电极板应距离起搏器发生器至少10厘米,避免高能量电击损坏设备。
前后位适用于肥胖、桶状胸或前侧位复律失败的患者,将前电极板置于胸骨右缘第三至第四肋间,后电极板置于左肩胛骨下角与脊柱之间。该路径使电流更直接穿过心房和心室,可能提高房颤、房扑等心律失常的转复成功率。操作时需确保患者平卧,后电极板需施加压力以减小胸壁阻抗。对于儿童或胸壁畸形者,可能需要根据体型缩小电极板间距或使用儿科专用电极板。
心脏电复律后应持续监测患者心律、血压及皮肤灼伤情况,电极板接触部位可能出现轻微红斑,通常无须特殊处理。建议定期检查除颤设备电极板完好性,操作前确认导电膏未干涸,避免重复电击时因接触不良影响疗效。对于反复心律失常发作患者,需进一步评估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等潜在病因,并配合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