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脱位不一定需要手术,是否手术需根据脱位频率、关节稳定性及软骨损伤程度综合评估。处理方式主要有保守治疗、关节镜手术、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胫骨结节移位术、髌骨轨迹矫正术。
1、保守治疗首次发生急性髌骨脱位且无软骨损伤时,可通过支具固定配合康复训练恢复。急性期需冰敷消肿,随后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逐步过渡到直腿抬高及闭链运动。物理治疗如超声波可帮助缓解软组织肿胀,6-8周后多数患者可恢复基本运动功能。
2、关节镜手术复发性脱位伴关节内游离体或软骨剥脱时,需行关节镜下清理术。该术式能清除碎裂软骨并修复半月板损伤,术后配合渐进性负重训练。手术创伤小但无法纠正髌骨轨迹异常,术后再脱位概率较高,需结合其他术式联合治疗。
3、内侧髌股韧带重建针对内侧支持带松弛导致的习惯性脱位,采用自体肌腱重建韧带可增强髌骨稳定性。术后需佩戴可调式支具6周,早期限制屈膝角度避免移植物张力过大。该术式能有效降低脱位复发率,但可能遗留膝关节僵硬并发症。
4、胫骨结节移位存在严重Q角异常或胫骨结节外偏患者,需通过截骨术调整髌骨受力轴线。术中精确计算截骨角度是关键,术后需8-12周骨愈合期。该术式能永久性改善髌骨轨迹,但可能影响胫骨生长板发育,青少年患者需谨慎选择。
5、髌骨轨迹矫正先天性髌骨发育不良或滑车沟浅平患者,需行滑车成形术或髌骨截骨术。这类手术能重塑关节接触面,但技术难度大且康复周期长。术后需持续进行步态训练和本体感觉恢复,完全恢复运动功能需6-12个月。
髌骨脱位患者无论选择何种治疗方式,均需注重长期康复管理。急性期后应进行髋关节外展肌群强化训练以改善动力性稳定,运动时建议佩戴髌骨稳定护具。日常避免跳跃、急转等高风险动作,体重控制可减少关节负荷。定期复查评估髌骨轨迹及软骨状态,出现关节交锁或持续疼痛需及时复诊。术后患者需严格遵循阶段性康复计划,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与肌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