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愈合有硬块通常是正常的,可能与局部组织增生或瘢痕形成有关。若硬块伴随红肿、疼痛或渗液则需警惕感染或异常增生。
伤口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会分泌胶原蛋白进行修复,局部可能出现质地较硬的增生组织。这种硬块多呈淡红色或肤色,按压可能有轻微疼痛但无化脓,属于正常修复反应。常见于创伤较深、愈合时间较长的伤口,如手术切口、烧烫伤或严重擦伤后。硬块通常在3-6个月内逐渐软化,期间可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少数情况下,硬块持续增大伴明显触痛、皮肤发亮或紫红色改变,可能提示瘢痕疙瘩或增生性瘢痕。糖尿病患者、瘢痕体质者更易出现异常增生。若硬块表面有黄色分泌物、发热感或周围皮肤红肿,需考虑继发感染可能。伤口异物残留也可能导致长期硬结,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认。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摩擦硬块区域。瘢痕体质者可早期使用硅酮凝胶预防增生,异常硬块需就医进行药物注射或激光治疗。观察期间若硬块直径超过1厘米或持续半年未软化,建议至普外科或皮肤科进一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