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的症状主要有发热、贫血、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骨骼疼痛等。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症状可能因类型和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1、发热白血病患者常因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导致反复或持续性发热。感染可能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常见于口腔、肺部或泌尿系统。发热可能伴随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需通过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病因。治疗需针对感染源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片,同时控制白血病进展。
2、贫血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心悸,与白血病细胞抑制正常造血功能有关。红细胞减少导致组织缺氧,严重时可出现活动后气促。需通过血红蛋白检测评估程度,轻度贫血可通过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改善,中重度需输血或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同时需针对白血病进行化疗。
3、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或牙龈出血,严重者可能出现消化道或颅内出血。与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抑制巨核细胞生成有关。需监测血小板计数,避免外伤,必要时输注血小板。药物如氨甲环酸片可用于辅助止血,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联合化疗药物如阿糖胞苷注射液使用。
4、淋巴结肿大淋巴细胞白血病常见颈部、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无痛性肿大,质地较硬且活动度差。肿大淋巴结可能压迫邻近器官引起相应症状,需通过活检明确性质。治疗以化疗方案为主,如使用环磷酰胺注射液联合泼尼松片,局部巨大淋巴结可考虑放疗缓解压迫症状。
5、骨骼疼痛骨髓内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可引发骨痛,多见于胸骨、胫骨等部位,儿童患者更为常见。疼痛可能夜间加重,与骨髓腔压力增高或骨膜受累有关。影像学检查可显示骨质疏松或溶骨性改变。镇痛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根本治疗需依赖化疗或靶向药物如伊马替尼片。
白血病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及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避免生冷食物以防感染。注意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减少牙龈出血风险。适度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避免剧烈活动导致骨折或出血。定期监测血常规,严格遵医嘱完成化疗周期,出现高热、严重出血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