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疖肿通常是由毛囊或皮脂腺细菌感染引起的局部化脓性炎症,可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局部卫生不良、免疫力下降、糖尿病控制不佳、反复摩擦刺激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局部消毒、抗生素治疗、切开引流、保持清洁、调节血糖等方式处理。
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外阴部位温暖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破损皮肤侵入毛囊深部后,会引发局部红肿热痛的炎性反应。典型表现为单发红色硬结,逐渐形成黄色脓头。需避免挤压疖肿,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严重时口服头孢氨苄胶囊。
2、局部卫生不良经期使用卫生巾透气性差、如厕后清洁不彻底等情况会导致会阴部细菌滋生。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选择纯棉透气内裤,排便后从前向后擦拭。已形成疖肿时可使用聚维酮碘溶液稀释后坐浴,帮助抑制细菌繁殖。
3、免疫力下降长期熬夜、压力过大或感冒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皮肤屏障功能减弱,细菌更易入侵。表现为疖肿反复发作或愈合缓慢。需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补充维生素C片和复合维生素B片,必要时注射人血白蛋白增强免疫力。
4、糖尿病控制不佳血糖水平过高会损害白细胞吞噬功能,增加皮肤感染风险。糖尿病患者出现多发外阴疖肿时,需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调整二甲双胍缓释片或胰岛素用量,同时配合阿卡波糖片控制饮食吸收。
5、反复摩擦刺激穿着过紧牛仔裤、频繁骑自行车等机械摩擦会导致毛囊角化异常,诱发疖肿。急性期应暂停剧烈运动,避免久坐,可外敷鱼石脂软膏促进化脓。愈后建议改用宽松衣物,必要时使用赛庚啶乳膏缓解局部瘙痒。
日常需注意会阴部干燥清洁,月经期间每2小时更换卫生巾,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清洗。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当增加酸奶、西蓝花等富含益生菌和维生素的食物。若疖肿直径超过1厘米、伴随发热或2周未愈,须及时到妇科或皮肤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脓液培养和药敏试验。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预防感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