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病因有不安全性行为、母婴传播、间接接触感染等,典型症状包括尿道脓性分泌物、尿痛、女性宫颈炎等。
1、不安全性行为无保护性接触是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淋病奈瑟菌通过黏膜直接侵入尿道、宫颈、直肠等部位,潜伏期通常为2-5天。性伴侣数量多或频繁更换性伴侣会显著增加感染风险。建议使用安全套等屏障保护措施,确诊后需性伴侣同时接受治疗。
2、母婴垂直传播感染孕妇分娩时可能通过产道将病菌传染给新生儿,导致新生儿眼结膜炎或肺炎。妊娠期筛查发现感染者需接受抗生素治疗,新生儿出生后应常规使用硝酸银眼药水预防。未治疗母亲哺乳期间也存在理论传播风险。
3、间接接触感染共用被污染的毛巾、浴具等物品可能造成间接传播,但淋球菌在体外存活时间较短。公共浴池、马桶圈等潮湿环境可能成为传播媒介。保持个人用品专人专用,注意环境消毒可降低此类感染概率。
4、免疫功能低下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更易发生淋球菌感染且症状较重。这类患者可能出现直肠炎、咽炎等非典型部位感染,且易合并衣原体等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需加强免疫力监测并延长抗生素疗程。
5、细菌耐药性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导致部分淋球菌菌株对头孢曲松等药物产生耐药性。耐药菌株感染可能出现治疗失败、症状持续或复发。药敏试验对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目前推荐阿奇霉素联合头孢类药物作为一线方案。
淋病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饮水促进排尿冲洗尿道。治疗期间禁止性行为直至复查转阴,衣物需高温消毒。出现发热、睾丸肿痛等并发症需及时就医。定期进行性健康检查,与固定性伴侣保持相互忠诚的关系是有效预防措施。所有疑似暴露者均应接受核酸检测,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避免盆腔炎、不孕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