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在中医范畴中属于眩晕、头痛、肝阳上亢等病症的范畴,与肝、肾、心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中医认为高血压的病因主要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年老体衰、禀赋不足等因素。
1、情志失调长期精神紧张、抑郁或愤怒可导致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肝阳上亢,进而引发头晕目眩、头痛等症状。中医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配合情志调节如静坐、冥想等非药物疗法。
2、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嗜酒无度易损伤脾胃,酿生痰湿,痰浊上扰清窍可致血压升高。中医主张清淡饮食,推荐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等化痰祛湿方剂,配合薏苡仁、山楂等药食同源之物调理。
3、劳逸失度过度劳累或久坐少动均可耗伤气血,导致肝肾阴虚,虚阳上亢而出现血压波动。治疗需注重劳逸结合,可选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
4、年老体衰随着年龄增长,肾精自然亏虚,水不涵木则肝阳偏亢,这是中老年高血压的重要病机。中医常用杞菊地黄丸滋阴潜阳,同时强调子午觉等养生方法以固护肾气。
5、禀赋不足先天体质偏颇如阴虚体质、阳亢体质者更易发展为高血压。这类情况需长期调理体质,可辨证使用镇肝熄风汤等经典方剂,配合耳穴压豆等中医外治法进行干预。
中医治疗高血压强调辨证论治与整体调节,除中药内服外,还可采用针灸、推拿、气功等综合疗法。日常生活中需保持情绪平稳,限制钠盐摄入,适量食用芹菜、菊花、决明子等具有平肝潜阳作用的食材,避免熬夜和剧烈情绪波动。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调理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获得更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