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夜咳可通过保持环境湿润、调整睡姿、饮用温开水、雾化治疗、服用止咳药物等方式治疗。小儿夜咳通常由空气干燥、过敏反应、上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支气管炎等原因引起。
1、保持环境湿润夜间空气干燥可能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咳嗽加重。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维持在50%左右,有助于缓解气道干燥。避免使用空调或电暖气直接吹拂,定期清洁加湿器水箱防止霉菌滋生。若伴有鼻塞症状,可配合生理盐水喷鼻护理。
2、调整睡姿平躺体位易使鼻腔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建议将患儿头部垫高15-30度。对于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采用左侧卧位能减少胃酸反流。注意避免使用过高枕头,以免影响颈椎发育。观察咳嗽是否在改变体位后减轻,帮助判断病因。
3、饮用温开水温水能舒缓咽喉部刺激感,稀释呼吸道分泌物。分次少量饮用37-40℃的温开水,每次10-15毫升。蜂蜜水适用于1岁以上儿童,但糖尿病患儿禁用。避免睡前大量饮水导致夜尿频繁,反而影响睡眠质量。
4、雾化治疗对于支气管痉挛性咳嗽,可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过敏性咳嗽需配合孟鲁司特钠颗粒治疗。雾化前后清洁面部,使用面罩式雾化器确保药物吸入效率。治疗期间观察是否出现心悸、手抖等不良反应。
5、服用止咳药物细菌感染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干咳可选用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糖浆,痰多者适用氨溴索口服溶液。避免自行使用含可待因的镇咳药。用药3天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喘息时需及时复诊。
家长需每日记录咳嗽频率、时段及诱因,避免接触冷空气、粉尘等刺激物。饮食选择易消化的温软食物,如南瓜粥、蒸蛋羹等,忌食生冷甜腻食品。保持规律作息,白天适当户外活动增强体质。若咳嗽持续2周以上或伴随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儿科或呼吸科就诊。夜间突发剧烈咳嗽伴犬吠样声音,需警惕急性喉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