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主要分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和急性坏死型胰腺炎两种类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病情较轻,预后较好;急性坏死型胰腺炎病情较重,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
1、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急性胰腺炎病例的80%。胰腺组织间质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是其主要病理特征,胰腺实质坏死不明显。患者通常表现为突发性上腹部剧烈疼痛,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血液检查可见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明显升高。多数患者经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及抑制胰酶分泌等保守治疗后症状可逐渐改善,预后良好。
2、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中较为严重的类型,约占急性胰腺炎病例的20%。胰腺实质和周围脂肪组织出现广泛坏死是其典型病理表现。患者除具有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症状外,还可出现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实验室检查除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外,还可出现白细胞显著增高、低钙血症等。影像学检查可见胰腺组织坏死和胰周积液。该类型胰腺炎病情危重,需要积极治疗,包括重症监护、抗感染、营养支持及必要时手术治疗,但仍有较高的死亡率。
无论是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还是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患者在恢复期都应注意饮食调理,从禁食逐渐过渡到低脂流质饮食,避免高脂、高蛋白食物刺激胰腺分泌。同时要严格戒酒,控制血脂水平,避免暴饮暴食。对于有胆道疾病的患者应及时治疗原发病。定期复查胰腺功能,如有不适及时就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对预防急性胰腺炎复发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