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两侧肾脏生成超滤液的量,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
1、生理功能肾小球滤过率反映肾脏过滤血液的能力,正常值约为90-120毫升/分钟。该数值会因年龄增长而自然下降,40岁后每十年约降低8-10毫升/分钟。通过测定肌酐清除率或使用公式估算,可间接获得肾小球滤过率数值。
2、检测意义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可能提示肾功能受损,数值低于60毫升/分钟持续3个月可诊断为慢性肾脏病。该指标能比血肌酐更早发现肾功能异常,对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疾病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价值。
3、影响因素肾小球滤过率受有效滤过压、滤过膜通透性和滤过面积影响。剧烈运动、高蛋白饮食可能使数值暂时升高,而脱水、心力衰竭则可导致数值降低。妊娠期妇女的肾小球滤过率会生理性增高30-50%。
4、临床分级根据数值范围将肾功能分为5期:1期大于90为正常或轻度升高,2期60-89为轻度下降,3期30-59为中度下降,4期15-29为重度下降,5期小于15为肾衰竭。不同分期对应不同的临床管理策略。
5、计算方法常用估算公式包括CKD-EPI和MDRD公式,需结合年龄、性别、种族和血清肌酐值计算。儿童适用Schwartz公式,需额外纳入身高参数。放射性核素标记法可直接测量,但临床多采用估算公式。
定期监测肾小球滤过率有助于早期发现肾脏病变,尤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每年检查。日常需控制血压血糖,避免滥用肾毒性药物,保持适量饮水。若发现数值异常下降,应及时就医完善尿常规、肾脏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