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确诊需结合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肾功能评估及肾活检等综合判断。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表现,需通过多项检查明确肾功能损害程度及病因。
1、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诊断尿毒症的核心项目,包括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等指标。血肌酐水平超过707微摩尔每升或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毫升每分钟通常提示尿毒症。血液检查还能评估电解质紊乱、贫血程度及酸碱平衡状态,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部分患者需检测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以判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2、尿液检查尿液检查可发现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等异常。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5克提示肾病综合征,尿比重固定于1.010左右反映肾浓缩功能丧失。尿沉渣镜检发现蜡样管型或颗粒管型有助于判断慢性肾损伤。部分患者需进行尿蛋白电泳区分肾小球或肾小管病变。
3、影像学检查肾脏超声可显示肾脏大小、结构及血流情况,尿毒症患者常出现双肾萎缩、皮质变薄。CT或MRI能进一步明确梗阻性肾病、多囊肾等结构异常。放射性核素肾图可评估分肾功能,对判断单侧肾脏病变有重要意义。心血管超声检查可发现尿毒症相关的心包积液或心肌病变。
4、肾功能评估肾小球滤过率测定是判断肾功能分期的金标准,可通过内生肌酐清除率或核素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检测比肌酐更早反映肾功能损害。肾小管功能检查包括尿浓缩稀释试验、尿钠排泄分数等,可评估肾小管重吸收及排泌功能。部分患者需进行肾动脉造影排除肾动脉狭窄。
5、肾活检经皮肾活检是明确肾脏病理类型的最终手段,适用于病因未明的尿毒症患者。病理检查可区分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硬化等原发病。活检前需评估出血风险,术后需卧床制动24小时监测生命体征。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对某些遗传性肾病具有诊断价值。
确诊尿毒症后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及蛋白摄入量,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优质蛋白摄入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定期监测血钾及血磷水平。根据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必要时提前规划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或游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