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腹痛与肠癌腹痛通常不一样,两者的疼痛特征、伴随症状及诱因存在明显差异。普通腹痛多由胃肠功能紊乱、饮食不当等引起,表现为阵发性隐痛或绞痛;肠癌腹痛则多为持续性钝痛,可能伴随排便习惯改变、血便、体重下降等症状。
普通腹痛多与短期胃肠刺激相关,如进食生冷食物、暴饮暴食或肠道痉挛,疼痛通常局限在脐周或上腹部,排便或排气后可缓解。常见诱因包括急性胃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肠癌腹痛常因肿瘤占位或浸润周围组织引发,疼痛部位多固定于下腹部或病变肠段对应体表位置,夜间可能加重,且随着病情进展疼痛程度逐渐增强。典型伴随症状包括大便变细、黏液血便、里急后重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肠梗阻相关症状如腹胀、呕吐。
肠癌腹痛患者可能出现贫血、低热等全身症状,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可能升高,影像学检查可见肠道占位性病变。普通腹痛患者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通常无异常,或仅显示非特异性炎症改变。若腹痛持续超过两周,尤其合并体重下降、血便或夜间痛醒,需警惕肠癌可能,建议尽早就医完善肠镜等检查。
日常应注意区分腹痛性质,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保持规律饮食、适量补充膳食纤维有助于预防功能性腹痛。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肠癌筛查,有家族史者更需提高警惕。出现可疑症状时须及时至消化内科就诊,通过粪便潜血试验、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