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状腹常见于急性腹膜炎、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急腹症。板状腹是指腹肌强直如木板样的体征,主要由腹膜刺激引起,可能伴随发热、呕吐、休克等症状,需紧急就医处理。
1、急性腹膜炎急性腹膜炎是板状腹最常见的原因,多由细菌感染或化学刺激导致腹膜炎症。常见诱因包括阑尾穿孔、胆囊炎穿孔、盆腔感染等。患者除腹肌强直外,还可出现全腹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治疗需静脉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甲硝唑,严重者需手术清除感染灶。
2、消化道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或外伤性肠管破裂时,消化液漏入腹腔引发化学性腹膜炎。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后迅速出现板状腹,可能伴随膈下游离气体。需紧急行穿孔修补术,术后使用奥美拉唑抑制胃酸,配合胃肠减压。
3、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晚期可因肠管缺血坏死导致腹膜炎。初期为阵发性绞痛,后期出现持续性腹痛伴板状腹,可能呕吐粪样物。需通过腹部CT明确梗阻部位,及时行肠切除吻合术,术后需禁食并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4、急性胰腺炎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胰酶外溢可刺激腹膜,出现上腹板状硬伴腰背部放射痛。血淀粉酶显著升高,增强CT显示胰腺坏死。治疗需禁食胃肠减压,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合并感染时需穿刺引流。
5、宫外孕破裂输卵管妊娠破裂时血液刺激腹膜可出现下腹板状硬,伴阴道流血和失血性休克。尿妊娠试验阳性,超声见盆腔积液。需紧急手术止血,术后监测血红蛋白,必要时输血补充血容量。
出现板状腹体征时禁止自行用药或进食,应立即平卧并禁饮禁食。转运过程中避免剧烈晃动腹部,注意监测血压和意识状态。术后恢复期需逐步过渡饮食,从流质开始,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腹部超声或CT评估恢复情况,遵医嘱进行康复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