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引起的胸膜炎通常由肺部感染扩散至胸膜导致,主要表现为胸痛、咳嗽加重和呼吸困难。胸膜炎的治疗方法有抗生素治疗、止痛药物、胸腔穿刺引流、糖皮质激素应用和胸膜固定术。肺炎合并胸膜炎可能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和胸膜直接损伤等因素有关。
1、抗生素治疗细菌性肺炎引起的胸膜炎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和头孢曲松钠。治疗周期需覆盖病原体清除和炎症消退全过程,避免过早停药导致复发。病毒性胸膜炎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联合用药。
2、止痛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缓解胸膜炎症导致的疼痛,严重疼痛可使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使用止痛药物时需监测胃肠反应和肝肾功能,避免与抗凝药物联用增加出血风险。疼痛持续加重可能提示胸腔积液增多或脓胸形成。
3、胸腔穿刺引流中大量胸腔积液导致呼吸困难时需行诊断性穿刺,脓性积液需留置引流管持续引流。穿刺液应送检常规、生化、病原学和细胞学检查。引流期间需每日记录引流量,积液消退后及时拔管避免继发感染。
4、糖皮质激素应用结核性胸膜炎在规范抗结核治疗基础上,短期使用泼尼松可促进积液吸收并减少胸膜粘连。使用周期一般不超过4周,需逐步减量停药。细菌性胸膜炎禁用激素,可能加重感染扩散。
5、胸膜固定术复发性恶性胸腔积液可采用滑石粉胸膜固定术,通过化学性胸膜炎促使脏壁层胸膜粘连。术前需充分引流积液,术后可能出现发热、胸痛等反应。良性胸膜炎慎用该术式可能造成永久性肺功能受限。
肺炎合并胸膜炎患者应保持半卧位缓解呼吸困难,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促进恢复。恢复期可进行呼吸训练预防胸膜粘连,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胸痛。监测体温和呼吸频率变化,出现咳脓痰、持续高热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复诊。慢性胸膜炎患者需定期复查胸片评估胸膜增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