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出血可能由尿路感染、膀胱结石、膀胱肿瘤、放射性膀胱炎、药物性膀胱损伤等原因引起。膀胱出血通常表现为血尿、排尿疼痛、尿频尿急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尿路感染细菌感染膀胱黏膜可能导致局部充血水肿,引发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患者可能出现尿液浑浊伴异味,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菌药物。日常需保持会阴清洁,避免憋尿。
2、膀胱结石结石摩擦膀胱壁可造成机械性损伤,导致黏膜血管破裂。结石形成多与代谢异常或尿路梗阻有关,可能伴随排尿中断、下腹绞痛。治疗需根据结石大小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膀胱镜取石术,可配合枸橼酸氢钾钠颗粒调节尿液酸碱度。
3、膀胱肿瘤乳头状瘤或恶性肿瘤侵蚀膀胱血管时会引发间断性无痛血尿。吸烟与化学染料接触是主要危险因素,晚期可能出现排尿困难。确诊需膀胱镜活检,早期可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必要时配合吉西他滨注射液等化疗药物。
4、放射性膀胱炎盆腔放疗后膀胱黏膜血管内皮受损,可能出现迟发性出血。常见于宫颈癌或前列腺癌放疗患者,表现为血尿伴里急后重感。治疗采用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溶液,严重出血时可用甲醛溶液膀胱灌注止血。
5、药物性膀胱损伤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代谢产物刺激膀胱黏膜,可引发出血性膀胱炎。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尿急尿痛,需大量水化利尿。预防性使用美司钠注射液可中和毒性代谢物,出血严重需暂停化疗。
出现血尿症状应记录出血特点与伴随症状,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稀释尿液,限制辛辣食物摄入。长期血尿患者需定期复查膀胱镜与尿液细胞学检查,肿瘤高危人群应戒烟并减少化工产品接触。急性大量出血时需立即急诊处理防止失血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