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出血可挂消化内科或肛肠科,常见原因包括痔疮、肛裂、肠息肉、炎症性肠病或结直肠肿瘤等。
1、消化内科消化内科主要排查消化道出血相关疾病。若出血呈暗红色或柏油样便,可能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需通过胃镜明确诊断。若伴随腹痛、腹泻、体重下降,需警惕炎症性肠病或肠道感染,可能需进行粪便常规、肠镜等检查。消化内科医生会根据症状开具抑酸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或针对感染使用诺氟沙星胶囊等药物。
2、肛肠科肛肠科侧重肛门直肠疾病诊治。鲜红色血附着于粪便表面或便后滴血,常见于痔疮或肛裂,可通过肛门指检、肛门镜确诊。痔疮急性发作可能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外用药,肛裂需配合高锰酸钾坐浴缓解。若发现直肠息肉或肿物,可能需进一步肠镜检查或手术治疗。肛肠科还会评估是否存在肛周脓肿、直肠脱垂等结构性病变。
建议就诊前记录出血颜色、频率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使用止血药物掩盖病情。检查前保持清淡饮食,肠镜需提前空腹清肠。日常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等,保持规律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蹲。若出血量大伴头晕、心悸,或持续超过3天未缓解,须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