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管是连接胆囊与胆总管的细长管道,位于肝脏下方胆囊颈与胆总管汇合处,主要功能是输送胆汁。
1、解剖位置胆囊管起始于胆囊颈部,长度约3-4厘米,直径约3毫米,向右上方延伸与肝总管汇合形成胆总管。其走行多呈S形弯曲,解剖变异较常见,部分人群可能出现胆囊管低位汇入胆总管或平行走向的情况。术中识别胆囊管是胆囊切除术的关键步骤。
2、体表投影胆囊管体表投影位于右侧肋弓与腹直肌外缘交界处,约在右侧锁骨中线与第9肋软骨交叉点附近。临床检查时可通过墨菲征按压此区域判断胆囊炎症,超声检查常以门静脉右支作为定位标志。
3、毗邻结构胆囊管前邻十二指肠上部,后贴肝脏脏面,内侧与肝动脉分支相邻。这种解剖关系导致胆囊结石嵌顿时可能引发胆源性胰腺炎,炎症扩散可波及周围器官。胆囊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脏脏面围成,是外科手术的重要标志。
4、生理功能胆囊管通过螺旋状黏膜皱襞调节胆汁流向,进食时胆囊收缩使胆汁经胆囊管排入胆总管。其内壁的单向阀门结构可防止肠液反流,管壁平滑肌层收缩协助胆汁输送。胆汁淤积时易形成胆泥,是胆固醇结晶的常见部位。
5、病理关联胆囊管梗阻常见于结石嵌顿或肿瘤压迫,可导致胆绞痛、黄疸等症状。先天性胆管囊肿可能累及胆囊管,需通过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确诊。胆囊切除术后可能出现胆囊管残端综合征,表现为持续性右上腹痛。
日常应注意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以减少胆汁过度分泌。定期体检可通过腹部超声观察胆囊管状态,出现持续性右上腹疼痛、饭后腹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胆汁正常排泄功能,高纤维饮食可降低胆固醇结石形成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