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可通过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腰部柔韧性练习、低强度有氧运动、姿势矫正训练、渐进性抗阻训练等方式进行康复训练。腰肌劳损多因长期姿势不良、急性损伤未愈、腰椎退行性变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腰部酸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1、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通过平板支撑、鸟狗式等动作强化腹横肌和多裂肌,提高腰椎动态稳定性。训练时保持脊柱中立位,每组维持15-30秒,每日重复进行。此类训练能减轻腰椎负荷,改善肌肉代偿模式,需避免塌腰或弓背等错误姿势。
2、腰部柔韧性练习采用猫牛式、仰卧抱膝滚动等动作放松腰背部肌肉,每个动作保持10-15秒。训练前应进行5分钟热敷或快走预热,动作幅度以无痛范围为限。柔韧训练可缓解肌肉痉挛,增加腰椎活动度,但急性期疼痛明显时需暂停。
3、低强度有氧运动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每周3-4次,每次20-30分钟。水中运动可利用浮力减轻腰部压力,骑行时需调整车座高度至膝关节微屈。有氧运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应避免跑步、跳绳等冲击性运动。
4、姿势矫正训练通过靠墙站立、坐姿骨盆调整等练习建立正确姿势记忆。久坐时使用腰靠垫保持腰椎生理曲度,每30分钟起身活动。日常注意避免弯腰搬重物、葛优躺等不良姿势,必要时佩戴护腰提供临时支撑。
5、渐进性抗阻训练从徒手训练过渡到弹力带、小哑铃负重,重点强化竖脊肌和臀肌。侧桥抬髋、俯卧超人式等动作每周2-3次,每组8-12次。肌肉力量增强后可逐步增加阻力,但训练后出现持续酸痛需减少强度。
康复训练需遵循无痛原则,初期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训练前后进行15分钟局部热敷,疼痛急性期可配合微波理疗。日常避免久坐久站,睡眠选择中等硬度床垫,加强钙和维生素D摄入促进肌肉修复。若训练后疼痛加重或出现下肢放射痛,应及时就医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