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元素不足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进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和健康危害。常见症状包括疲劳、头晕、
心悸、皮肤苍白等,严重时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和免疫力。治疗需补充铁剂、调整饮食,必要时就医。
1、症状表现
成人缺铁性贫血的典型症状包括持续性疲劳、乏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皮肤和黏膜苍白。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呼吸急促、手脚冰凉等症状。长期缺铁还可能导致指甲变脆、头发干枯脱落,甚至出现异食癖(如想吃冰、泥土等非食物物质)。这些症状与血红蛋白减少、氧气输送不足有关。
2、健康危害
缺铁性贫血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严重后果。长期贫血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疾病。孕妇缺铁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增加早产和低体重儿风险。儿童和青少年缺铁则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和认知功能。
3、治疗方法
治疗缺铁性贫血需从补充铁元素入手。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是常见选择,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避免过量。饮食上,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菠菜、豆类等,同时搭配维生素C(如橙子、柠檬)促进铁吸收。对于严重贫血或口服铁剂无效者,可考虑静脉注射铁剂或输血治疗。
4、预防措施
预防缺铁性贫血需注意均衡饮食,避免长期偏食。女性在月经期、孕期和哺乳期应特别关注铁摄入。定期体检,尤其是血常规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贫血倾向。避免过度饮茶或咖啡,这些饮品可能抑制铁吸收。
成人缺铁性贫血虽常见,但不可忽视。通过及时补充铁元素、调整饮食结构,大多数患者可有效改善症状。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接受专业治疗,避免对健康造成长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