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和糖皮质激素,具体选择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个体差异。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和塞来昔布可缓解疼痛和炎症;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和羟氯喹可延缓疾病进展;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在急性期可快速控制炎症。治疗需结合药物疗效和副作用,个性化制定方案。
1、非甾体抗炎药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生成,从而缓解疼痛和炎症。布洛芬适用于轻中度疼痛,每日剂量为400-800毫克,分次服用;双氯芬酸具有强效抗炎作用,常用剂量为每日75-150毫克;塞来昔布选择性抑制COX-2,胃肠道副作用较小,推荐剂量为每日100-200毫克。长期使用需注意胃肠道和心血管风险。
2、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核心药物,可延缓关节破坏和疾病进展。甲氨蝶呤是首选药物,每周口服或注射7.5-25毫克,起效时间4-6周,需补充叶酸减少副作用;来氟米特通过抑制嘧啶合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每日口服10-20毫克;羟氯喹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每日剂量为200-400毫克,起效较慢但安全性较好。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和血常规。
3、糖皮质激素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可快速控制炎症,缓解症状。泼尼松是常用药物,起始剂量为每日10-20毫克,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至最低有效剂量。短期使用可快速改善关节肿胀和疼痛,长期使用需注意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副作用。对于难治性患者,可考虑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但需评估感染风险和经济效益。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需要根据疾病活动度、关节破坏程度和患者耐受性制定个体化方案,早期使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减少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作为辅助治疗可缓解症状,但需注意长期使用的副作用。定期监测疾病活动度和药物安全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联合用药或生物制剂治疗,同时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治疗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