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急慢性肠胃炎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能伴随发热和脱水。治疗需根据病因和症状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或就医。
1、急性肠胃炎
急性肠胃炎通常由病毒、细菌感染或食物中毒引起,症状较为突然且剧烈。常见表现包括:
- 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集中在腹部中下部。
- 腹泻:大便稀薄,可能带有黏液或血丝。
- 恶心呕吐:胃部不适,可能伴随频繁呕吐。
- 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热或高热。
- 脱水:频繁腹泻和呕吐可能导致脱水,表现为口干、尿少、乏力等。
2、慢性肠胃炎
慢性肠胃炎多由长期饮食不当、压力过大或慢性感染引起,症状较为缓和但持续时间长。常见表现包括:
- 腹痛:多为隐痛或钝痛,饭后加重。
-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嗳气等。
- 排便异常: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 体重下降:长期消化不良可能导致营养吸收不良。
3、治疗方法
- 饮食调整:急性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米粥、面条;慢性期需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 药物治疗:
- 止泻药:如蒙脱石散、洛哌丁胺。
- 抗生素:细菌感染时使用,如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
- 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如双歧杆菌、乳酸菌。
- 就医建议: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高热、严重脱水,需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粪便检查等明确病因。
急慢性肠胃炎的症状和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轻度症状可通过饮食和药物缓解,严重时需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规律作息、减少压力,有助于预防肠胃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