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抽搐需要及时降温并防止窒息,同时查明病因对症治疗。发烧抽搐多因高热引起神经系统异常,常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需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烧、抗惊厥药物及病因治疗缓解症状。家长应保持冷静,采取正确措施,必要时及时就医。
1、物理降温是缓解发烧抽搐的第一步。可用温水擦拭患儿额头、腋下、四肢等部位,帮助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擦拭,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酒精中毒。适当减少衣物,保持室内通风,室温控制在25℃左右。如果体温持续升高,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贴或冰袋敷于额头。
2、药物退烧是控制体温的关键措施。常用退烧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需根据患儿年龄和体重选择合适剂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免引发瑞氏综合征。退烧药物需间隔4-6小时使用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若体温未明显下降,可考虑交替使用两种退烧药,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抗惊厥药物用于控制抽搐症状。地西泮是常用的抗惊厥药物,可通过直肠给药快速起效。苯巴比妥也可用于预防抽搐复发,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于频繁抽搐的患儿,可能需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或卡马西平,以预防抽搐发作。
4、查明病因是治疗的根本。发烧抽搐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如病毒性感冒、肺炎、脑膜炎等。医生会根据患儿症状进行详细检查,包括血常规、脑脊液检查、脑电图等,以确定具体病因。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或激素治疗。
5、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发烧抽搐的发生。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对于有抽搐史的儿童,可在发烧初期预防性使用抗惊厥药物。保持室内适宜温湿度,避免过度穿衣。鼓励患儿多饮水,补充电解质,预防脱水。
6、就医时机不容忽视。若患儿抽搐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或频繁发作,需立即就医。出现意识障碍、呼吸急促、皮肤发绀等严重症状时,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就医后,需详细向医生描述抽搐情况,包括发作时间、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
小儿发烧抽搐虽然令人担忧,但多数情况下预后良好。家长应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必要时使用抗惊厥药物。同时,需注意观察患儿症状变化,及时就医查明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发烧抽搐,保障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