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步态不稳、肢体协调障碍、构音障碍、眼球震颤及肌张力减低。
1、步态不稳:
患者行走时呈现醉酒样步态,双足基底增宽,身体左右摇晃,容易跌倒。这种步态异常是小脑蚓部受损的典型表现,严重时需搀扶或完全无法独立行走。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转身时轻度失衡,随病情进展可发展为站立困难。
2、肢体协调障碍:
表现为指鼻试验和跟膝胫试验阳性,患者无法准确完成快速交替动作。上肢可见意向性震颤,即越接近目标物体时抖动越明显。书写时字迹潦草变大,系扣子、用筷子等精细动作完成困难,这些症状反映小脑半球功能受累。
3、构音障碍:
出现爆破性语言,语音忽高忽低且节律不规则,类似吟诗样语言。严重时发音含糊不清,语句断续,但无语言理解障碍。这种构音障碍源于小脑对发音肌群协调功能的失控,常伴随吞咽时呛咳。
4、眼球震颤:
多为水平性眼球震颤,注视目标时出现节律性摆动,向患侧注视时震颤加重。部分患者伴有视物晃动感,阅读时易疲劳。眼球运动异常与前庭小脑通路受损相关,急性期可能伴随眩晕症状。
5、肌张力减低:
患侧肢体肌肉松弛,被动运动时阻力减小,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现为肢体摆动幅度增大,维持姿势时肌肉调节能力下降。这种肌张力改变与小脑对脊髓反射弧的调节功能受损有关。
日常护理需注意防跌倒措施,移除居家环境障碍物,浴室铺设防滑垫;饮食选择易咀嚼吞咽的半流质,避免呛咳风险;康复期可进行平衡训练如单腿站立、直线行走等,逐步增加难度;建议穿着防滑鞋,外出使用助行器辅助;定期复查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若症状持续加重需及时神经科就诊评估。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神经功能修复,避免过度疲劳诱发症状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