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肺气肿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主要因肺泡壁破坏导致气体滞留,常见原因包括吸烟、环境污染、遗传因素和慢性炎症等。治疗需结合戒烟、药物治疗和肺康复训练。
1、吸烟
吸烟是肺气肿的主要诱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肺泡壁,导致弹性下降,气体无法正常排出。长期吸烟者患肺气肿的风险显著增加。戒烟是预防和治疗肺气肿的首要措施,可通过尼古丁替代疗法、心理咨询或药物辅助戒烟。
2、环境污染
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工业粉尘或化学气体中,会刺激呼吸道,引发慢性炎症,进而导致肺泡结构破坏。减少暴露于污染环境,佩戴口罩或使用空气净化器,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3、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遗传缺陷(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更易患肺气肿。这类患者需定期检查肺功能,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如α1-抗胰蛋白酶替代疗法)延缓病情进展。
4、慢性炎症
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等疾病会引发持续性炎症,导致肺泡壁受损。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常用药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
5、肺康复训练
肺气肿患者可通过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适度运动(如散步、游泳)增强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肺气肿的治疗需多管齐下,戒烟、药物治疗和肺康复训练是关键。早期干预和长期管理可有效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