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病毒性肠炎是婴儿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腺病毒。婴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病毒侵袭,导致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在于保持卫生、及时补液和适当用药。
1、病毒感染
病毒性肠炎的主要病因是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尤其在秋冬季节高发。诺如病毒和腺病毒也可能引发肠炎。这些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婴儿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或食物后容易感染。
2、免疫系统不成熟
婴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病毒的抵抗力较弱。母乳喂养可以提供一定的免疫保护,但人工喂养的婴儿更容易受到病毒侵袭。早产儿或低体重儿的免疫力更低,感染风险更高。
3、环境卫生因素
家庭或托儿所的卫生条件不佳可能增加感染风险。病毒可以通过被污染的手、玩具、餐具等传播。家长应注意勤洗手,定期消毒婴儿用品,避免带婴儿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4、症状与治疗
病毒性肠炎的典型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热和腹痛。轻度症状可通过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严重时需就医。药物治疗包括蒙脱石散(止泻)、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和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避免使用抗生素,因为病毒性肠炎对抗生素无效。
5、饮食调理
婴儿患病期间应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婴儿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适量补充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的食物。
6、预防措施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病毒性肠炎的有效方法。保持家庭环境清洁,避免与患病者接触,定期消毒婴儿用品,也能降低感染风险。
病毒性肠炎虽然常见,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家长应密切关注婴儿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