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70%―90%通常需要手术干预,药物治疗主要用于辅助控制危险因素。颈动脉狭窄的处理方式主要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抗血小板治疗、降脂治疗、血压管理。
1、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外科手术直接切除狭窄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适用于症状性重度狭窄患者。该手术能有效预防脑卒中,但需评估手术风险。
2、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通过血管内介入放置支架扩张狭窄血管,创伤较小。适用于手术高风险患者,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
3、抗血小板治疗:
常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风险。需注意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降脂治疗:
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稳定动脉斑块。需定期监测肝功能,避免与某些药物联用。
5、血压管理:
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减少血管壁压力。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降压药,需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需戒烟限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监测狭窄程度,出现头晕、肢体无力等脑缺血症状需立即就医。术后患者需长期随访,控制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预防血管再狭窄。日常注意避免颈部剧烈活动,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