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皮肤伤口传播及母婴垂直传播等途径感染。
1、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健康人吸入后可能感染。发病期需隔离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青霉素V钾片、阿莫西林胶囊或头孢呋辛酯片等药物。
2、接触传播接触患者使用的餐具、玩具等物品后未及时洗手可能感染。日常需对患者用品煮沸消毒,症状严重时可配合使用克林霉素或红霉素肠溶片。
3、皮肤伤口传播链球菌通过皮肤破损处侵入引发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需清洁消毒伤口,伴随发热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缓解症状。
4、母婴传播孕妇感染可能通过产道传染新生儿。妊娠期发现感染需及时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新生儿出生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猩红热流行期间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患者使用过的物品需单独消毒处理,恢复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