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穿孔的症状主要有突发剧烈腹痛、腹肌紧张、恶心呕吐、发热寒战、休克等,治疗方式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抗生素治疗、穿孔修补术、胃大部切除术、腹腔引流术等。胃肠穿孔通常由消化性溃疡、外伤、肿瘤等因素引起,需紧急就医处理。
1、突发剧烈腹痛胃肠穿孔最典型的症状是突发上腹部或全腹刀割样剧痛,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穿孔后胃酸或肠液漏入腹腔刺激腹膜,导致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重。患者常因疼痛蜷曲身体不敢活动,腹式呼吸减弱。需立即禁食并急诊行腹部立位X线检查,若发现膈下游离气体可确诊。
2、腹肌紧张腹膜受刺激会引起反射性腹肌强直,表现为板状腹,触摸腹部时肌肉僵硬如木板。该体征提示弥漫性腹膜炎,可能伴随反跳痛和肠鸣音消失。此时需紧急静脉补液,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合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抗感染,并准备手术探查。
3、恶心呕吐约80%患者会出现反射性恶心呕吐,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能呕出胆汁或粪样物。呕吐会加重电解质紊乱,需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同时静脉补充氯化钠注射液纠正脱水。呕吐物带血时应警惕应激性溃疡,可口服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胃黏膜。
4、发热寒战穿孔12小时后多出现感染性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随寒战、脉搏细速等全身中毒症状。提示细菌性腹膜炎进展,需采集腹腔积液培养,经验性使用注射用美罗培南控制感染。术后需持续监测体温变化,警惕腹腔脓肿形成。
5、休克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四肢湿冷、意识模糊。需立即建立中心静脉通道快速补液,使用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维持血压,并行急诊剖腹手术清除感染灶。术后转入ICU监护,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胃肠穿孔患者术后应严格禁食2-3天,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恢复期选择低纤维、低脂的米汤、藕粉等食物,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日常需规律进食,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消化性溃疡患者应规范服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抑酸药物。术后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胃镜观察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