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跳每分钟60-100次。心跳频率受年龄、运动状态、情绪、药物等因素影响,主要有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等类型。
1、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60次/分钟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运动员、睡眠状态或服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时。若无头晕、乏力等症状通常无须治疗。病理性原因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颅内压增高、心肌炎等,需针对原发病治疗。
2、窦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00次/分钟称为窦性心动过速。生理性原因包括运动、紧张、饮酒等。病理性原因常见于发热、贫血、甲亢、心力衰竭等。持续性心动过速可能引发心悸、胸闷,需心电图检查明确类型。
3、房性心律失常心房异常电活动导致的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早搏、房颤等。可能表现为心跳不规则、心慌,长期房颤可能增加卒中风险。常见诱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等,需抗凝治疗预防血栓。
4、室性心律失常心室起源的异常心律,如室性早搏、室速等。可能引起头晕、黑朦甚至晕厥,严重时可进展为室颤导致猝死。常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病、电解质紊乱等,需药物或植入式除颤器治疗。
5、心脏传导阻滞心脏电信号传导延迟或中断,按严重程度分三度。二度以上传导阻滞可能导致心跳过慢、乏力,严重者需安装心脏起搏器。病因包括心肌缺血、心肌炎、退行性变等,需动态心电图监测。
日常监测脉搏时应在安静状态下测量1分钟。规律作息、控制血压血糖、避免过量咖啡因有助于维持正常心率。出现持续心悸、晕厥或脉搏低于40次/分钟、超过120次/分钟时需及时就医。心电图、动态心电监测、心脏超声等检查可帮助明确心律失常类型和病因。医生可能根据情况开具美托洛尔、普罗帕酮、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严重病例需考虑射频消融或起搏器植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