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的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低于10.0mmol/L。血糖控制目标需根据年龄、并发症等因素调整,主要影响因素有病程长短、合并症情况、低血糖风险等。
对于大多数成年糖尿病人,空腹血糖维持在4.4-7.0mmol/L可降低微血管并发症风险。餐后血糖峰值控制在10.0mmol/L以内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需更严格,建议不超过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低于7.8mmol/L。儿童及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目标可适当放宽,避免频繁低血糖影响生长发育。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需注意睡前血糖不低于5.6mmol/L,防止夜间低血糖。
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高龄患者可适当放宽标准,空腹血糖可接受7.0-8.5mmol/L。存在严重低血糖病史或认知功能障碍者,餐后血糖允许在12.0-15.0mmol/L范围内。终末期肾病患者因代谢变化,血糖波动较大,需个体化调整目标。部分脆性糖尿病患者需采用动态血糖监测,避免血糖剧烈波动带来的风险。
糖尿病人应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数据,包括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及睡前血糖。血糖仪需定期校准,采血时避免用力挤压手指。建议每3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一般低于7%。出现持续高血糖或反复低血糖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和适度运动,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