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发作时可通过深呼吸调整、按压眼球、屏气法、饮用温水、调整体位等方式缓解。早搏可能与情绪紧张、过度劳累、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
1、深呼吸调整缓慢深呼吸有助于激活副交感神经,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从而减少心脏异位起搏点的电活动。具体方法为用鼻深吸气4秒,屏息2秒,再用嘴缓慢呼气6秒,重复进行直至心率平稳。该方法对情绪性早搏效果显著,但需避免过度换气导致头晕。
2、按压眼球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抑制心脏异常电活动。患者闭眼后用指腹轻压双侧眼球上部10秒,力度以轻微胀痛为度。此法适用于偶发室性早搏,但青光眼、视网膜病变者禁用,操作后需观察有无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
3、屏气法深吸气后屏住呼吸15-20秒,可增加胸腔内压,暂时减缓静脉回流,改变心脏电生理环境。该方法能中断部分折返性早搏,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慎用,避免诱发呼吸困难。
4、饮用温水适量饮用38-40℃温水能扩张食管血管,间接刺激临近迷走神经,适用于饱餐后胃部膨胀引发的早搏。每次饮用100-150毫升为宜,过快过量可能加重心脏负荷,合并心功能不全者需控制饮水量。
5、调整体位由站立改为坐卧姿势可减少心脏做功,左侧卧位能减轻心脏受胃部压迫。体位改变适用于体位性早搏,若伴随眩晕或血压下降应立即平卧,警惕严重心律失常可能。
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适度进行快走、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规范用药控制原发病。若早搏频发超过每分钟5次,或伴随胸闷、黑朦等症状,应及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缓解期可练习冥想、渐进性肌肉放松等减压技巧,减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诱发的早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