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漏发炎肿了可通过保持耳道清洁干燥、局部热敷、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药物、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耳漏发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外耳道损伤、中耳炎、湿疹继发感染、异物刺激等原因引起。
1、保持耳道清洁干燥耳漏发炎时需避免耳道进水,可用无菌棉签轻柔擦拭外耳道分泌物。淋浴时可使用防水耳塞,禁止自行掏耳或冲洗耳道。清洁后保持局部通风,潮湿环境易加重细菌滋生。家长需注意儿童避免用手抓挠患处。
2、局部热敷用40℃左右温热毛巾敷于耳廓周围,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肿胀疼痛。操作时注意温度避免烫伤,合并发热或化脓时禁用。热敷后需及时擦干皮肤。
3、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氧氟沙星滴耳液可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致病菌,适用于外耳道炎。氯霉素滴耳液对革兰氏阴性菌效果较好,但儿童慎用。洛美沙星滴耳液抗菌谱广,每日滴耳2-3次。使用前需清洁耳道,药物温度应接近体温。
4、口服抗生素药物阿莫西林胶囊适用于链球菌感染,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头孢呋辛酯片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需整粒吞服。罗红霉素分散片可用于支原体感染,餐前服用吸收更好。需遵医嘱完成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
5、手术引流耳部脓肿形成时需行切开引流术,排出脓液后放置引流条。鼓膜穿刺术适用于中耳积液,术后避免用力擤鼻。慢性中耳炎伴胆脂瘤需行乳突根治术。术后需定期换药,监测听力恢复情况。
耳漏发炎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西蓝花等食物。睡眠时患耳朝上,避免压迫。游泳、乘飞机等可能影响耳压的活动需暂停。若出现高热、剧烈头痛、面瘫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警惕颅内并发症。日常注意避免挖耳,控制过敏原接触,感冒时及时治疗鼻咽部炎症。